“苏集创”苏州大学创新成果推介(84)——透热纺织功能涂层

发布者:柳鑫发布时间:2024-03-21浏览次数:372

“苏集创”是依托苏州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苏州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紧密围绕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布局,以苏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中心的集成创新成果为标的,构建科技、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的成果发布平台。

本期向大家推介的是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李若欣教授团队的成果:透热纺织功能涂层

 

成果主要完成人:李若欣教授,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重点研究功能材料在纺织、功能油墨,特种涂料中的应用,注重纳米分散技术和工艺开发,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支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节能环保和转型升级目的,最大体现出市场价值。

2、研究无机/有机功能材料表面改性及分散技术。注重分散机理和分散体性能之间关系,改进材料微观形态提高物化性能,更好适应市场应用要求。

3、颜料、染料、功能纳米色浆(色片)相关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制备,及其在印染、纺丝、油墨和涂料中的应用,特别是新型材料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

 

成果简介:

透热降温功能涂层可应用于化纤织物,具有降温和散热效果。涂层后的织物相比未涂层织物可降低2-5ºC的温度,适用于涤纶、棉和尼龙织物的散热。该涂层采用油性高分子材料组成,可通过轧染、浸染或滚涂方式施加在织物表面,厚度通常在100-400um之间,手感柔软,透气性好,耐水洗。

该涂层材料对皮肤刺激性小,在保持原始织物性能的前提下,可降低织物对人体辐射热的屏障效应,减少织物对人体热阻隔效应,从而实现给人体降温的目的。与原始织物相比,涂层织物的降温效果可达2-5ºC,且不会损坏原始织物基材。涂布工艺简单快速,其中轧染工艺尤其简洁高效。

 

棉布织物对比降温实验:

可测试织物两面温差,织物一侧为热源,另外一侧测试辐射温度,越高的辐射温度说明功能织物对热源阻隔越低,透热或散热性能越好。下图显示两种涂层织物热透过分别高于原织物5ºC,说明涂层织物比原棉具有更加高效的散热降温功能。


涤纶织物人体散热测试:

基材织物为涤纶,人体为热源,用红外相机拍摄辐射温度变化。人体辐射热为黄色,有织物覆盖地方颜色越深,织物表面温度越低,则织物人体热扩散性能越差;反之颜色越浅,表面温度越接近皮肤温度,则涂层织物对人体辐射热阻隔越低,散热性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