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集创”是依托苏州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苏州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紧密围绕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布局,以苏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中心的集成创新成果为标的,构建科技、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的成果发布平台。
本期向大家推介的是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药学院曹青日教授团队的成果:一种注射用阿哌沙班长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心房颤动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公共健康挑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之一,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
针对这类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治疗。阿哌沙班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它可以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Factor Xa, FXa),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可逆性,且安全性更好,已广泛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目前阿哌沙班市售剂型主要以片剂为主,对于心房颤动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预防周期至少三个月,所以该剂型常存在给药周期长、患者顺应性差、增加了患者每天因漏服或错服导致治疗效果达不到或出血风险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顺应性,降低出血风险,扩大患者应用范围,研制阿哌沙班长效微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有技术关于阿哌沙班长效微球的报道很少,仅见的一种技术方案以卤素有机溶剂为溶剂,将脂肪酸或甘油三酯加入分散相,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和微流控法制备微球,其处方中使用了辅料脂肪酸(C12-C18)或甘油三酯抑制药物结晶和形成聚合物‑阿哌沙班沉淀物,其中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时需要肉毒碱作为载体,而肉毒碱在人体的肝脏和肾中产生,所以副作用偏大,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存在使用限制。另外,采用传统的O/W乳化法很难保证微球的高包封率和载药量,且具有较大的突释现象,引起不良反应和出血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成果中未使用非常规脂肪酸或脂类材料,采用水包油包固(S/O/W)技术,通过研磨法控制原料药粒径,制备得到一种注射用阿哌沙班长效微球,制备方法简单,显著提高了包封率和载药量,且能降低突释,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和出血现象。
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射用阿哌沙班长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先将可降解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聚合物溶液;再将阿哌沙班微粉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形成油包固(S/O)混悬液;在搅拌条件下,将S/O混悬液滴加到水相中,去除混悬液中的有机溶剂并固化,洗涤并收集微球,冷冻干燥,即得微球成品。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和二甲基亚砜等;所述水相中含有添加剂,所述添加剂的浓度为0.001~0.05 g/mL。本发明的阿哌沙班微球制备工艺简单,粒径适宜,载药量高,突释小,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用于血栓的预防,并降低出血风险。

